今年的4月20日苹果正式更新了一批全新的硬件产品,其中就包括了搭载M1芯片的全新24寸iMac。除了使用全新的M1芯片之外,这次iMac系列最大的亮点就是全系产品一共有7种颜色可以选择,绝对是选择障碍症的噩梦。究竟这七种颜色在实际的环境中是什么样的,我们这次对七种颜色进行了实拍,同时对新款iMac进行了简单的上手体验。希望对计划选购这款产品的用户能够有所帮助!
机身色彩详解
苹果这一次为搭载M1芯片的细款iMac一共打造了7种颜色的机身:银色、蓝色、紫色、粉色、橙色、黄色以及绿色。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黄色、橙色、紫色是只有高配版本售价可选的。低配版本只有4种配色(银色、蓝色、粉色、绿色)可供选择。
由于不用颜色的机身实际上在不同的环境光下观感也会有所区别,所以我们这次就详细的对7种颜色的机身进行了实拍,希望尽量还原自然光下每种机身的真实色彩。
蓝色版
从背部看iMac的显示器背部更偏向深蓝色,和iPhone12的蓝色比较接近,不会像12pro的海蓝色那么浅。正面看,正面面板采用了和底座相同的浅蓝色配色。蓝色机身看起来在环境中是比较高级的。
绿色版
绿色版本实际上因为拍摄现场的光线的原因所看起来颜色变化比较大。实际上主机背部的绿色颜色要比iPhone12的绿色要深了很多,底座和附件就跟iPhone12的绿色版本比较接近。特别是从正面看上去颜色就嫩了很多。同样大家可以参考在实际环境中的照片颜色,看上去就舒服了很多。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这个版本的颜色。
粉色版
其实我相信更多人应该会之后把它叫做红色。但苹果官方其实是粉色。正如你所见,粉色iMac的背部色彩其实是很红的。只有底座和正面面板是比较粉的颜色,观感上会觉得会和前几代的玫瑰金颜色类似。用相机在实际环境中拍摄的效果会显得更红,粉色版本的iMac颜色比较炸眼,猜测销量会不错。
银色版
银色版本的iMac是这次全系列最低调的一款,也是全系列唯一的一款机身和底座颜色完全相同的型号。整体看上去基本就和之前的iMac比较接近了。尽管苹果的工业设计向来出色,但是这次银色版本的iMac放在其他6种颜色里反而成了最低调的一个。应该会比较适合很多行事低调的用户。
黄色版
黄色是这次所有颜色中个人觉得最特殊的。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黄色是真的很黄。我第一眼看上去会觉得有种金色机身的感觉,几乎就是龙袍加身的那种黄色,相当带劲。而且机身的黄色和底座的黄色差别也没有其他颜色那么大,整体看上去就会比较协调。另外就是鼠标键盘配件同样用了金黄色的设计,其实我更想单独买一套黄色的键鼠来用,看上去非常尊贵。
橙色版
橙色版本的iMac会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这个颜色和之前iPhoneXR的橙色非常接近。而且这次的这个橙色版本会和粉色版本的色彩在某些光线下看上去比较接近,大家可以看看它在实际自然光环境下的真实颜色。
紫色版
紫色其实也是这次iPhone12系列新增加的一种颜色。紫色版本的iMac正面和底座同样用的是和紫色iPhone12相同的紫,但是机身背面的颜色显然还是要更加深一些。某些角度看上去会有点像蓝色,实际在使用场景下紫色的iMac还是非常好看的,我个人会觉得紫色是第二喜欢的颜色。
机身设计细节
除了使用颜色明亮的彩色机身设计之外,这次搭载M1芯片的iMac机身设计同样进行了更新。使用M1芯片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将全部主板压缩至屏幕下方,因此机身的整体体积相21.5英iMac缩了超过50%。
机身正面,最明显一个特征就是苹果将原来iMac正面的苹果LOGO取消了,猜测原因我觉得可能是既然选择了彩色机身设计,显然机身背面的色彩要更加吸引人。同时iMac正面的24英寸4.5K屏幕周围覆盖了一圈“白边”,很多人吐槽这圈“白边”,但实际上这圈使用的是浅灰色。相比上一代,这次的屏幕边框缩小了近50%。
屏幕边框和我的一根手指对比一下,也是因为边框得到压缩的原因,才让这一代的24英寸iMac显示器体积与上一代21.5英寸几乎相同。
机身侧面我刚才提到了,由于使用M1芯片使得Mac主板大幅度压缩。因此这一代iMac的机身厚度仅仅只有11.5mm厚,从侧面看上去也是非常的轻薄。
那么11.5mm究竟有多厚呢?我拿了一台戴壳的iPhone12和iMac对比了一下,基本厚度一致。
到了机身背面,接口方面是两个USB3Type-C接口,两个是雷电/USB4接口,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元售价的iMac机身是只有两个雷电/USB4接口,并没有USB3的接口。
这次全系iMac都配备了2的编织电源线让电源连接器可以放在桌下的地上,使用寿命应该也会有所延长。
电源接口方面,这次苹果为iMac设计了一个磁吸式的电源连接方式,实际体验了一下这个磁吸接口的磁力,感觉磁力还是非常强的。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苹果没有把它命名成MagSafe的原因。
究其原因,其实MagSafe的设计初衷是防止因为突然被电源线绊倒,而导致电脑拽到地上摔坏,因此MagSafe的设计力度刚好够一个强度将电源线断开。而这次的iMac因为并没有内置电池,因此突然断开电源线反而会导致电脑异常关机。所以个人猜测,这次的磁吸式电源线其实主要目的是方便我们快速插入电源,所以磁力更强和MagSafe的理念也并不相同。
说到电源线,这次苹果又重新设计了iMac的电源。因为新款iMac使用了Wi-Fi6技术,所以将网线的“优先级”也进行了下放,将LAN接口转移到了电源连接器上。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同样只有高配版的iMac电源连接器是带有LAN接口的。元售价的型号电源连接器的LAN接口为选配。不过我猜测更多用户可能还是会更多使用Type-C接口转接网线使用。
配件方面第一部分的机身颜色大家也看到了,这次苹果为每款颜色的iMac都搭配了一套相同颜色的键盘/鼠标,也可以选配相同颜色的MagicTrackpad。不过这里也同样高低配版本有个区别,就是元售价低配版本的iMac的键盘是并没有TouchID按钮的。
最后机身配件方面还有个很有趣的小细节。苹果这次为每款颜色的iMac都随机附送了相同颜色的Type-C转接lightning数据线,而且注意了,数据线同样采用的是编制材质!不过目前官方似乎还没有单独上架这条数据线,未来上线的话搞一条给iPhone用用还是不错的。
硬件性能
之所以把硬件性能放到最后一部分其实是因为这次体验并没有进行严谨的硬件跑分测试,只进行了基础的使用体验。
跑分其实之前站内也有新闻报道海外偷跑了M1iMac的Geekbench得分,平均单核分数为,平均多核分数为,与之前的M1设备表现基本保持一致。
除了M1跑分之外其实这次苹果对iMac的摄像头、扬声器以及麦克风三部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升级。因此苹果将这一代新iMac这三款硬件称作历代Mac最强!
摄像头:苹果这次为新款iMac安装了一枚pFaceTime清摄像头,相比此前21.5英寸版本的iMac分辨率翻倍提升。而且FaceTime摄像头传感器的面积也更大,结合类似iPhone拍照深度融合的技术让摄像头在弱光环境下的画质更好。
麦克风:新款iMac机身配置了三针列麦克风,可以在录制音频的同时使用多麦克风记录环境声音并进行降噪,从而让录音效果更好。现场体验了一下录音效果通过外放听感还算可以,不过还需要进行进一步聆听体验。
扬声器:这次苹果为iMac机身配置了6枚扬声器,除了两枚低音单元和高音单元之外,苹果还独立为每个低音单元配置了一个震动抵消单元,用来抵消低音播放时产生的扬声器震动,从而让音质更加出色。此外这次iMac也支持杜比全景声和苹果空间音频技术。现场聆听感觉非常震撼,音质非常好。甚至个人觉得如果是小户型用户完全可以用来作为音响使用。
体验总结:
其实整体这次体验的时间还是比较短的,所以在性能方面没有做特别多的体验,毕竟M1芯片的素质大家基本都有所了解了。目前Adobe的很多软件比如Lightroom、Photoshop,开发者工具比如Docker、VisualStudio、VIM等很多专业软件都已经支持了M1芯片,除了这些专业工具当然普通消费者常使用的很多也都已经完成兼容。
机身颜色这块,其实现在可以渐渐发现。苹果现在其实是在通过产品的色彩来区分两条明显的产品线。面向消费级的产品都用了很多彩色机身的设计,比如这次的iMac还有iPhone12、iPadAir都有很多颜色可选。而相对Pro级的产品比如iPhone12Pro、iPadPro、MacBookPro用的颜色就比较保守。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期待一下,未来的苹果何时可以复活iMacPro这款产品,如果复活的话苹果又会用怎样的硬件来呈现呢?